返回列表 发帖

巧妙利用儿童心理:对孩子练琴过程中攀比心理的恰当引导

编者按:攀比心理是幼儿成长阶段教常见的不健康心理特征之一,是一种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我们都认为攀比心理不好,但对孩子成长来说,这是正常并有正面意义的,通过正确的引导,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而不必一味遏制。

1、满足自尊心是儿童在学琴过程中的一种潜意识

孩子毕竟是孩子,也许在学琴的过程中,又对其他的一件新鲜事情感到兴趣,而对学琴没有太大的兴趣时,大人和老师应该疏导,不能威胁和高压,否则只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会对父母产生憎恨,甚至破坏钢琴。

儿童学琴有可能既有出于对钢琴自身的兴趣,有一种要驾驭钢琴的欲望,也有希望从钢琴音乐中获得审美的欲望,也有想得到家长和都认可的心理,并得到他们的欢心,也有的孩子通过钢琴学习,为了在所在集体中获得自尊心的满足。

2、适当“利用”儿童的争胜心理

儿童都有一种攀比的心理,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而自己没有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他有,而我没有?”。如果老师能适当地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在上课时组织一些小型音乐会或者是小比赛,给孩子们一些时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孩子们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和友好的气氛,对暂落后的孩子给予鼓励,把把他们的某些不足当成一种错误,对于表现好的应给予肯定,同学之间相互指导,以激发孩子们争胜情绪和进取心,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和练琴自觉性。当他们能够熟练地弹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随之有更大的成功欲望推动他们。正如沃-特-迪斯所说:“如果你想到,你就能做到”。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

一位老教育家也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无论他们将来是否从事专业音乐工作,还是为了增加音乐的修养,钢琴学习对他们都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孩子的未来往往掌握在大人手中,适时地引导和启发,将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善于用好的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就能教养出聪明出色、心理健康的孩子。多年教学发现,爱弹琴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温柔、善良、有气质、开朗、自信、语言丰富、有同情心、有创造性、人际关系好的特点。

多年的教学也发现,对儿童教琴的过程中,有许多儿童心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所期待的儿童的音乐行为和活动应该不息于充满了快乐与享受的钢琴教育过程。我们的教育除了爱,更得有一些正确的原则和技巧,诱发引导他们对学习钢琴的持续热情,使儿童年以一种自我肯定的创造性的态度去对待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并有能力以音响、节奏为手段去表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和情感,使他们乐于学琴,真正做到“要我学琴”变为“我要学琴”。

→磨练琴房新版官网上线,买一送一早鸟预约进行中。现购买网站包月、包年及钢琴“考级宝”(iPad版App曲目),均买一送一,截止日期:9月30日。机会仅此一次,错过厚惠无期!
EOP魔鬼训练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