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柴琼妍博士谈学钢琴四大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午后也弹
时间:
2014-8-28 13:59
标题:
柴琼妍博士谈学钢琴四大误区
磨练琴房: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家在国际乐坛上崭露头角,他们情感细腻、技巧高超、气质不凡。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希望他们能够像那些名家一样,或许没有那么高的音乐水平,但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仅从上海的数据来看,从最早1988年只有352人报名考级,到2000年突破2万人大关,近10年来的报考人数一直徘徊在2万人左右,并小幅增长。
但这么多苦学的琴童真的得到了良好的钢琴教育吗?他们的指法是否正确?音乐修养提高了吗?他们是学音乐,还只是为了考级?
在钢琴家柴琼妍博士(Jenny Q Chai)看来,拼命去考级的学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柴琼妍曾被《纽约时报》誉为“辉煌,无畏的年轻钢琴家”,不仅是YvarMikhashoff钢琴家/作曲家2011年国际比赛的冠军、Keys to the Future国际当代钢琴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更是2010年德国政府DAAD国际学术交流音乐艺术奖得主。
柴博士3岁就随母习琴,可以说是一位资历颇深的“琴童”。在13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有天才音乐学院之称的柯蒂斯音乐学院,之后便开始在回国的暑期帮母亲教学生钢琴,接触中国琴童已有18年之久。近日,柴琼妍博士在接受外滩教育采访时,总结了中国琴童的几大误区。
1、学琴功利,揠苗助长
柴琼妍告诉记者:“在接触了许多学生和家长之后,我发现,他们存在很大的误区,其中一个就是将级数变成了衡量学生钢琴水平的标准。”
家长以此作为衡量标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缘由就是很多老师都宣称考级速度有多快,在多少年里可以考出钢琴十级,这就使得非专业的家长产生十级就是钢琴最高水平的误解。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考级的水准并不高。
这并不是说考级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毕竟评委都是非常专业的老师,但“越是专业的评委,越是了解学生的辛苦,有时会让勉强达到该级数要求的学生通过,给予他们苦学的肯定。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学生会在第二年继续参加9级10级这样更高难度的考试。要知道,达到前一级别就已经有些勉强了,再往上学只会增加负担,”说起考级的孩子,柴博士一脸无奈。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音乐靠孩子长时间感悟、练习慢慢熏陶出来的,不应该功利地去不断考级,揠苗助长最要不得。
2、不掌握正确姿势,伤害身体
过度关注考级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环效应,比如学习方法过于激进,甚至也会出现老师只关注学生完成曲子的情况,而不关心姿势,发力方法和指法的正确性,最终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
“我有很多学生在来我的音乐学校学习之前,很多因为方法不对以及过于激进导致身体状况出了问题,弹琴弹到患腱鞘炎,脊椎出现问题,有的甚至最后连杯子都拿不起来,”柴博士告诉记者。
对于那些特别有天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况更严重。因为学生本身天赋异禀,他的钢琴老师就会加快其考级速度,这样,孩子就会在不断的练习之中,为了考9级、10级这样的曲目而猛练。老师只管考级却不会教放松和正确的演奏技巧,只一味要求快和响。我们能够想象,他们的手腕就会开始发炎,最后不仅会导致不得不放弃钢琴学习,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不仅是手部的问题,弹钢琴是整个身体一起的活动,需要有正确的坐姿和手脚摆放的位置。“很多老师都没有在教姿势的部分,我看到很多同学没有重心,上半身蜷缩,完全僵硬。”
这不是危言耸听,身体出现状况的孩子比比皆是。
柴博士提到,她有一个学生,名字叫Paul,是一个19岁的男孩子。非常有天赋,并且热爱音乐,在认识Paul的时候,他就已经考出了钢琴10级。
但令人遗憾的是,之前Paul所经历的训练完全是针对考级而设,缺少正统完善的训练,包括姿势纠正、手势纠正等等。这对他造成的后遗症就是背肌非常僵硬,坐直弹琴没多久就会腰痛。之后医生建议他穿“背背佳”弹琴。在经过纠正并且掌握正确的姿势之后,Paul考上了美国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还拿到了半奖奖学金。
Paul最终被“救”回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那么幸运。柴博士就曾经遇到过一个女学生,由于长期错误姿势练琴导致手腕反复发炎,最终与钢琴无缘。
3、练习曲目固定,误人子弟
目前考级老师是怎么来教钢琴的呢?柴博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强调考级的老师,半年里只会练习两三首考级曲目,反复练习,根本不会更换。”
这样的练习还会产生一种情况:就是有很多学生根本不识谱,他们会弹的曲子完全是靠背出来的,老师弹一句,学生弹一句。
通过这样方式学琴的孩子考出10级过了半年之后,很可能连四级的曲子都弹不出来。“因为他们完全不识谱。我自己也碰到过考出10级的学生看谱还是非常疙疙瘩瘩的。有些6级7级的学生完全一点谱子都不认识,”。这样不懂谱、背谱的学生如果让他们从双手弹变成分手弹,就完全不会了。“可以说他们之前弹曲子完全是靠机械化的身体记忆,一旦单手弹,就无法完成了。这样的学生完全走不远。非常误人子弟。”
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来自柴博士的建议是:每个礼拜或者每两个礼拜更新曲子的难度。学生学更多的曲子,才会增长技术并加强对作曲家风格的了解。
除了考级曲目之外,学生还应该认真弹奏练习曲,一本练习曲之中会有很多不同指法的练习。比如中国学生比较多练的钢琴家哈农以及车尔尼的一系列练习曲。柴博士还建议大家练习车尔尼的同时不能放弃克拉莫的《练习曲集》,这本练习曲对练习放松和不同的手腕手臂结合运用非常有必要。
在练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制定不同的进度,有天赋的学生可以相对快一些,或者跳过一些熟悉的技巧练习。
4、不学乐理,感受肤浅
柴博士还提到了另外一个典型的中国问题。那就是“认为快和响是好技术的标准”,用她的话说“这是极度肤浅的”。虽然有些学生可以弹得很快,但是在音色上的缺陷很多。
钢琴和其他东西不一样,每一个键的轻重、动作都可以影响它出来的音色,这就需要非常到位的控制力。
“真正好音乐的标准应该是音色、旋律还有对曲目的理解结合而成的,就像唱歌一样,”柴博士打了个比喻。
这就意味着,学钢琴不应该一味的只是将旋律演奏出来,还应该加入自己的理解。于是,乐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乐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音乐的道理。但很多中国的学生和老师浅显地将其认为是“视唱练耳”,其实远超于此。乐理包含很多东西,包括音乐文学、钢琴文学以及每个不同时代音乐的风格特点等。
对乐理有一定理解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才会产生有灵魂的音乐。“像很多不同的风格,比如钢琴印象派是和印象派画作是完全结合着的,钢琴家弹奏出来就会有法国印象派的感觉;而巴洛克风格则可以弹奏得非常精致,具有线条感,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色彩对比。这些都是出于自身对音乐的背景、作曲家风格、时代风格等等理解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双手演奏出来的,”柴博士解释道。
所以,学习音乐也好,练钢琴也罢,都应该是一个非常平衡的过程,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在情感、技术以及基本知识等方面均衡发展。
☞ 柴博士给琴童们的学琴小建议
·补充乐理知识,多了解音乐家和作曲家的生平
·多听交响乐和歌剧
好的作曲家不会只写钢琴曲,他们的交响乐和歌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曲家的风格。
·不要模仿CD
学生模仿CD只能学到三脚猫的功夫。而且,不同曲子的诠释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不能单纯模仿别人。
·挑选钢琴老师要注意
学音乐的人都非常注重师门,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非常亲密、言传身教的传承关系,很多动作、指法、理解都是需要老师在旁边教。所以挑选老师的时候,可以特别注意他的简历,问一下他的老师是谁,如果是名师的话,那会可信得多。
[attach]1371[/attach]
欢迎光临 人人钢琴网论坛 (http://bbs.everyonepiano.cn/)
Powered by Discuz! 7.2